無土栽培技術可有效克服土傳病害和土壤鹽漬化等問題。有機生態(tài)型無土栽培是將有機農業(yè)導入無土栽培,使用有機固態(tài)肥和用清水灌溉作物,具有節(jié)省成本、節(jié)約勞力、簡單操作和高產優(yōu)質的特點。有機生態(tài)型無土栽培技術包括栽培槽修建、栽培基質的選材、定植前的準備和定植后的肥水管理四個部分。今天介紹一下生態(tài)有機無土栽培技術,以供參考。
1 栽培槽 無土栽培采用基質槽培的形式進行日光蔬菜的種植。栽培槽框架使用20 cm×10 cm×5 cm 的磚塊,槽框內徑為50 cm,高20 cm,長度根據溫室的空間面積而定,槽內間距為70 cm。栽培槽一般以南北方向延長。
2 栽培基質 基質的選材范圍較廣,依據當地材料,可選擇低價的玉米秸、麥秸、辣椒秸稈等作為原材料。有機物在使用之前要進行發(fā)酵,以殺死基質中的細菌和蟲卵。同時,在基質中加入一定量的蛭石、爐渣、砂等無機物質,將物理性質做調整,每3~5 年對栽培基質進行更換。由于玉米秸、麥秸、辣椒秸稈等植物根莖的混合基質在植物栽培中很容易分解,因此在收獲一茬蔬菜之后應該添加新的基質,以防止基質數量不足。
3 定植前的準備 在建好的栽培槽底部鋪一層聚乙烯塑料薄膜,避免土壤傳病。在塑料薄膜上面鋪上厚5 cm、一二厘米粒徑的粗爐渣、石礫等,起貯水、排水作用。再在粗基質上鋪一層編織布,粗基質與栽培基質分開。在編制袋上面鋪上約15~20 cm 厚的栽培基質。栽培前一周,按1.5 kg/m2 專用肥和2 kg/m2 磷酸鈣均勻撒在基質表面,并用鏟子等工具將肥料和基質攪勻,澆透水,蓋上薄膜。
4 定植后的肥水管理 定植后按照500 mL/ 株的量澆灌。將準備好的軟管放在基質槽的中間,將滴灌孔朝上,連接主管出水口。為防止管中的水噴射到槽外,可在管上傾覆一層薄膜。定植三天澆水,每四天澆一次水,每次澆水時間控制在15~20 min。根據植株的生長,澆灌的次數適當增加二三次,澆灌時間可適當延長至25 min。天氣變冷時,植株生長放緩,此時要注意給水的尺度,晴天時隔二三天澆1 次,陰天則盡可能少澆水。植株生長快速,水分消耗增加,可加大給水量。植株定值后20 d 開始施肥,使用專用肥2 kg/m2,每隔15 天施肥1 次,將肥料撒在距根部5 cm 周圍。
日光溫室蔬菜種植是菜農的主要增收途徑,也是無公害蔬菜發(fā)展的趨勢。由于連年種植,日光溫室內根結線蟲、根腐病、枯萎病等病害和土壤鹽漬化比較嚴重,影響蔬菜的增產和增收。推廣生態(tài)無土栽培、秸稈生物反應堆和病蟲防治技術,能夠獲得的經濟、社會和生態(tài)效益。
想了解更多關于無土栽培技術資訊,請關注科創(chuàng)溫室 www.iwulin.net